13403411231
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爱在
  • 项目
  • 加盟
  • 资讯
  • 门店
  • 荣誉资质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×

    新手宝妈母乳喂养干货指南,建议收藏!育儿必备!

    发布时间:2021-06-24 10:18:17       阅读:4567

    有了宝宝以后,能够母乳的妈妈们都会选择母乳喂养宝宝。因为母乳当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,而且易于宝宝吸收,对于宝宝来说是最好也是最适合的食物。但是母乳喂养不当会伤害到宝宝的,我们来看看需要注意什么吧!



    大量的研究表明了母乳中含有蛋白质、热能、脂肪、维生素、钙、铁等婴儿生长发育的最佳成分,因此我们每到大的三甲医院的儿科门诊及妇科门诊,都会看到大量的关于母乳喂养的宣传。母乳是婴儿最天然的理想食品。


    同时在母乳喂养过程中,婴儿爸妈尤其是一胎爸妈会有很多困惑的问题:



    1、婴儿为什么总哭?



    新生儿吃奶后苦恼原因很多,比如没吃饱、或者环境因素,例如室温过高(低)、亦或者是病理原因,如肠绞痛等。需要做相应的排除法,今后慢慢分析。



    首先要判断婴儿是否吃饱:

    婴儿吃奶时吮吸有力,节奏舒缓,有吞咽的声音。

    喂奶前,妈妈乳房充盈结实,喂奶后变软,证明婴儿吃奶有一定量。

    喂奶后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是否愉悦,是否能很快入睡。

    若用尿布(尿不湿),每天用湿6块以上(尿不湿也有显示),并且尿色不黄。


    新生儿4天内体重可能会有不超过10%的下降,通常7~10天就可恢复出生体重。6月龄内每 月增加750克以上。


    应重点注意小便和体重两个指标,是母乳充足与否的重要判断依据。若母乳不够,应该添加婴儿配方奶。



    2、妈妈的母乳分层了

    是不是营养不够?



    母乳经过冷藏后分层是正常的物理现象,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各类营养物质,分层不是营养成分的流失或者变质。上班族妈妈将母乳背来跑去,频繁从冰箱中进出,保存方式应注意什么?


    通常大的规律是~25°室温可保存8小时内,4°冷藏可保存24小时,~-18°冷冻可保存3-6个月,(这与储奶袋也有一定关系)。





   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母乳吸取出来后,有条件的话第一时间快手冷冻,能很好的维持营养,饮用前先用冷藏室解冻,以保证营养成分相对稳定。



    3、妈妈能不能吃药,

      是否应该继续喂奶?


    万一妈妈感冒发烧了,要多喝水,注意休息调养,适当母婴分离。通常感冒是病毒性感染,妈妈同时可产生抗体,而抗体也可通过乳汁喂养,增加婴儿的抵抗能力,因此不应该间断母乳喂养。


    母乳喂养时,妈妈要戴口罩,同时确保妈妈的手和乳头要干净。若发烧超过39°,应及时就医,并跟医生说明喂养期间,医生会用适合哺乳的药物,若无哺乳药物,那么服药期间妈妈要停止母乳喂养。




    4、职场妈妈应如何

         保证母乳分泌?


    第一,要放松心情,保持情绪稳定。

    第二,按照哺乳时间,规律的挤出乳汁用吸奶器将乳汁吸空。

    第三,均衡饮食,加餐可选择牛奶,坚果等。

    第四,在家的时候尽量让宝宝自己吮吸乳头,并注意夜间哺乳。

    第五,注意休息,保证充足睡眠。



    5、 什么情况下

        可以混合喂养?



    通常母乳充足情况下,6月龄内应坚持母乳喂养,6个月后可添加辅食,条件允许,坚持母乳喂养至2岁。




    若出现以下情况,考虑婴儿配方奶粉混合喂养:

    母乳不够,婴儿摄入量不足(前面提到的小便指标,若尿少于6次/日,尿色深(砖红色))。


    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:足月小儿(胎龄37周+,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)、糖尿病妈妈的新生儿等。



    母乳如何储存?


    母乳的保存时间如下:

    室温(15-25℃) 4小时

    冰箱冷藏室(4℃) 24小时

    深冻冰柜(-18℃) 3个月


    解冻母乳不可以用微波炉加热,因为微波炉加热很容易破坏母乳的营养成分。

    可以提前将母乳从冷冻室拿出,先用冷水解冻,评估液态奶的性质及量。如果为一次食用的量,可用热水或温奶器加热,一般不超过40℃。如果量较多,可以加热前冷藏室保存24小时,一旦加热则要一次吃完。



    如何掌握喂奶的次数?



    一般来说,母乳喂养的婴儿没有什么定时的喂哺安排,喂哺的次数主要取决于婴儿的要求,什么时候饿了,就什么时候喂哺,也就是按需哺乳。



    注意:孩子体重变化也不是匀速的,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猛长、一段时间平稳不增长。父母需要从长期趋势判断,不用每天测量。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,基本都不会有问题。如果怀疑有问题,请尽快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。